Echoing Steppe  专 家 论 文 曾经草原》是公益网站,部分论文有作者授权。如有误请来信赐教。

主页中文主页专家论坛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第五页

 

 

牧区草原退化成因及对策效益调查

  暴庆五、达林太、图雅、文明

(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呼和浩特,010010 )2002年5月

 

 

内容提要: 在自然条件脆弱的草原上建设饲料基地已经造成沙化,非牧民的牲口与牧民争草场导致过牧,而“围封转移”舍饲放牧、品种牲畜不仅加大成本,而且(容易导致)疾病流行,是不可取的。只有继承轮牧传统,少养精养,牧区草原植被才能逐步恢复。

 

内容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葱翠的草原湿地不见了,饲料地开发造成沙化

 考察点之一:乌拉特中旗桑根达来苏木吉尔格朗图嘎查,有一条从南向北的吉尔格朗图高勒(河),流域长20公里,宽10公里。1957年以前。河水径流不断,河岸柳条、芨芨草密密麻麻,上中下有三层植物,牧民说骆驼进去都找不见。同时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季节迁徙候鸟也在落脚小憩。

   1958年开始开垦,到1968年达2000亩。1964——1965年修水库,耕地上播种玉米、谷子、高粱、瓜菜。1968——1978年耕地开到3000亩。此时雨水减少,周围草场开始退化,。草场虽不如当初,羊群进去还是看不见。1978——1988年,周围草场加速退化,白刺、藏锦鸡儿、哈莫尔等荒漠化草原植被被枯死,根子也被大风刮出来。由于植被稀疏,一遇暴雨必然出现水土流失。1990年一场大雨,河槽出现洪水,大片耕地被沙掩埋,只剩下500亩地。过去种的树,所剩无几。

    调查组在4月16日查看时,大风从饲料地卷起沙尘,下风头草场也被沙掩埋。

  乌拉特中旗桑根达来苏木1188人,全苏木2002年196万亩草场,饲养62400只羊(31亩养一只羊)。其中种植饲草料地的310人,而饲料地只有4000亩草场,却养着1300只羊。这样的荒漠化草场每3亩负担1只羊,草场必然出现退化。

   考察点之二:达茂旗查干淖尔苏木开令河队

   1960年迁来20户农民开荒种地,1962年又迁来30户农民,开荒已达2200亩。当时开令河有径流,(这些农民)打坝拦河,灌溉耕地。1963年发了洪水,相当多的耕地被洪水卷来的沙子埋掉,无法耕地,耕地减少到1200亩。
  1965年打了三口大口井(浅水井,一般不超过5米),抽水浇地。由于浅水水位下降,径流消失。小流域植被因缺水而退化,一遇大雨易发洪水。1981—1982年,耕地缩小到900亩,又打了3眼机井,2口大口井。据老支部书记卢宝讲,近几年机井水位下降50米。

  1999——2000年耕地自然缩减到680亩。

   考察点之三:达茂旗查干淖尔苏木乌兰敖包嘎查(队、村)

   人民公社时乌兰敖包嘎查在开令河下游建了130亩饲料地,1983年承包给牧民。1986年又承包给江苏籍农民李家和胡家两大户,15—16口人。他们开了200亩草场,形成江苏村。1999年二期承包30年,拦河打坝二级提水,种地扩大到400亩。他们又从山东雇来30多户农民,耕地扩大到700—800亩。

   李、胡两大户,不但种地,还养2000多只羊,200多头牛。这两大户没有草场,无偿占用牧民5000多亩草场,放牧羊群。

   无论巴盟乌拉特中旗的吉尔格朗图高勒还是包头市达茂旗开令河流域以及四子王旗塔布河流域,在五六十年代都是阴山北麓草原湿地。对于调节该地区气候、稳定降水、保持水土、防止风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地牧民,通过轮牧形式,对湿地和周围草场进行轻度利用,使其既不退化又能长期利用。

   把这些湿地开发成耕地后,湿地消失,调节气候的功能随之丧失。降水减少,出现干旱,人们种地变径流灌溉为打井灌溉,又造成周围浅层地下水下降,周边草场植被枯死。牧区过度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连灌木也无法存活,造成草场退化。达茂旗查干淖尔苏木的羊倌曹洪小说:“我百思不得其解,农村退耕还林还草,为什么牧区要开荒种地,这也叫恢复生态吗?”

   饲料地农耕手工劳动,就必然迁入人口,形成村落。迁入人口也要占用草场养羊,人畜规模成倍扩大,草场不堪重负,荒漠化草原植被退化不可避免。

   达茂旗查干淖尔苏木(乡)政府所在地的干部、手工业者、下岗职工养羊6000多只,没有草场使用证,却占据牧民夏牧场营地(嘎查集体机动草场)放牧。造成牧民畜群无法从冬营地进入夏营地。苏木所在地也出现沙化,道路、房屋沙埋。曹洪小曾花2000元,雇铲车推沙子才保全院落和住房。据牧民反映,也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部队与牧民争草场,放牲畜情况。

    调查组在达茂旗政府查到1997年的两个政府文件说,塔令河水源地为白云山区供水,已使达茂旗800平方公里,土地水位下降,造成艾不盖河流域地下水平均下降3米,不仅人饮水困难,饲料地无水可浇,60多平方公里的草场出现严重退化、沙化,沙尘暴也从这里刮起。

   干旱沙质草场、干旱河槽一旦失去植被保护,就成为沙尘暴的沙源之地。

 2、围封转移中饲料基地建设等于以酒治醉、以油灭火。

    围封转移是锡林郭勒盟针对草场退化,一部分地区轮牧、一部分地区春季休牧、一部分地区迁出来沙化草场围封禁牧,转移出来牧户定居舍饲,同时大面积开发饲料地的应对措施。

   从调查组所到的几个地方看,情况令人担忧。

   达茂旗:易地生态移民748户、3056人,退出沙化草场260。13万亩,围栏封育草场12万亩,牧区原有88649亩耕地,围封转移中新建饲料地11770亩,改造11270亩。

   四子王旗:生态移民200户、1030人。禁牧225万亩,草场禁牧7个月,围封草场8。63万亩,种草4000亩。

   苏尼特右旗:生态移民46户、1462人,就地禁牧421。3万亩,春季休牧1056。4万亩,围封342万亩,开辟饲料地5200亩。 

 苏尼特左旗:禁牧草场850万亩。现已移民10户、43人,以后要达到136户。就地舍饲223户。全旗现有饲料地4000亩,新开11000亩。

  新开饲料地,大多是在湿地、古河道上进行的。(尽管草原湿地和古河道草场不堪重负,但毕竟还有依赖地表浅层水存活的植被,它已经成为退化草场的绿色生命线。如果把这一仅有的植被也要垦掉,阴山北麓草原将不复存在)。

  解放以后开垦的草场,已经造成今天的草原退化、沙化,那么围封转移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继续开垦,不是导致明天的退化、沙化吗?继续开荒不是成了以酒治醉、以油灭火吗?!

  调查组在苏尼特左旗巴彦塔拉围封转移点看到:这里有山西、河北、乌盟70多名农民在饲料地劳动,并准备中午收工休息。这个点原有300亩饲料地,今年开1500亩。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围封转移点准备开3600亩,牧民不会种,也准备包给外地农民。我们担心:“围封转移”不要搞成195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草原开垦和最大的一次向牧区迁移人口。

  调查组考察了苏尼特左旗的巴彦塔拉围封点和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围封点,看到羊圈小,羊群拥挤。预测天气转暖,青草发芽后,羊群可能发生代谢性疾病。调查组认为,苏尼特羊是几百年来蒙古族牧民在半野生条件下培育的优良地方品种,舍饲饲料单一,将使这一绿色品牌消声灭迹。

3、围封转移户个案分析

   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乡)呼格吉勒图嘎查的牧民朝格图,于2001年11月搬迁到齐哈日格图定居点,居住在最后一排的东侧。全家4口人。朝格图本人初中毕业,妻子萨仁格日勒高中毕业,还有2个子女正在旗里上小学。

   国家为这个点新盖了房舍和棚圈、打了机井、修通输水管道、架设通电线路、开辟了饲料基地。基本建设上国家给每户投入19。3万元,朝格图个人投入2。1万元,合计投入21。4万元。按15年使用期限算,每年折旧费1。432万元。

   2002年初苏尼特右旗生态办,为朝格图畜群核定全年饲草饲料数量和金额,共13368。60元,政府和个人各负担一半。全年防疫费260元个人负担。另外朝格图看到计划供给的饲草料不够,个人配置全价配合饲料补贴羊群,

 全年需0.78元/斤X 0.15斤/天只 X 365天 X 114只=4868.37元。

   朝格图家,2002年的固定资产折旧、草料青贮饲料、水费、防疫费、劳动工资5项,全年支出47938.52元。

   卖商品羊收入、卖山羊绒收入、卖绵羊毛收入、卖羊皮收入4项,全年收入13760元。经济效益为 34178.50元。人均纯收入为 负8544.63元,平均每只羊赔299.80元。

   目前政府提供的草料不够,按一般羊群(如朝格图114只羊群)每只羊0.5斤干草,1.5斤青贮草,0.2斤玉米料,再加上牧民自己准备的全价配合饲料,全年饲料一项将支出4868.37元。加上固定资产折旧、水费、防疫费,全年生产性支出42530.34元。全年收入仍为13760元,经济效益为负42530.34元,人均纯收入为 负10632.59元,平均每只羊赔373.07元。

   苏尼特右旗2001年税费全部免掉。如果按达茂旗每只羊16. 14元税费水平计算,平均每只羊税后赔398.21元。

   苏尼特右旗围封转移总体规划中,设计的肉牛育肥模式人均纯收入2175.25元、肉羊育肥户模式人均纯收入2000元、奶牛户模式人均纯收入1986元。

   从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围封点朝格图这一牧户生产实践看,育肥的畜群不是优良品种的肉牛肉羊和奶牛,而是自己家适宜放牧的苏尼特羊,从畜产品获得的收入无论如何上不去,而生产性支出远远超出苏尼特右旗生态办设计。

   朝格图效益计算:

(1)       全部资金投入产出效益:13760 — 49595.78 = —35836.78

平均每只羊效益为 —324.36

(2)       个人资金运行效益:13760 — 30045.83 = —16285.83

平均每只羊效益为 —142.86

(3)       保证畜群温饱,并个人承担全部草料费用的效益:13760 48990.42= -35230.45

平均每只羊效益为 309.04

4,传统的四季轮牧消失和划区轮牧试验

   调查组在牧民家访问中注意了解传统轮牧制度的变迁。而四季轮牧减少和消失过程,正好与草原退化过程相吻合。

   乌拉特中旗桑根达来苏木,人民公社时期草场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实行四季轮牧。1978年“两定一奖”畜群包到户,草场由乌素组(生产组)安排,每户有2—3个营盘。1984年草场承包到户,但面积数字到户,没有围栏,牧民仍按习惯两季或三季轮牧。1989年草场使用权证发到户,各户开始围栏。1997年,草场使用权经营权真正到户,多数牧民围栏,畜群在自己承包的草场上全年放牧,不再季节轮牧,草场加速退化,沙质草场沙化加速。

   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人民公社时期实行四季或三季轮牧,1984年各户草场面积数字分到户,没有围栏,仍在原来草场上三季轮牧或两季轮,此时草场上牧草吃不完,还能打草,无需从外地购草。

   1987—1988年,还能两季轮牧,一年三次搬家。

   1990年以后草场完全到户,各户大多围栏,不再季节倒场轮牧,一年四季在一块草场放牧,草场加速退化。加上近几年干旱少雨,沙化严重。

   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类似上述两个苏木情况的达茂旗、四子王旗、西苏旗、东苏旗、兰旗、白旗、黄旗等地因人多畜多草场狭窄,草场使用权完全到户后牧户丢弃了季节轮牧传统,实行一块草场全年放牧,草场植被没有休闲再生的机会,加速沙化退化。

   而东乌、西乌两旗草场就好一些,相当多的牧户保持三季轮牧,至少两季轮牧,像西乌旗阿拉腾高勒苏木,由嘎查统一组织实行四季轮牧,草原仍然苍秀。调查组在东乌旗访问两户牧民,四月中旬的接羔草场仍有枯草供母羊带羔采食。

东乌旗额合宝力格苏木斯琴巴雅尔家,草场二万亩三季轮牧。

                春季草场,接羔育羔2个月

                夏季草场,放牧5—6个月

                冬季草场,放牧4—5个月

该旗额吉淖尔苏木的潮洛蒙家,促成1.2 万亩,三季草场分开:

                春季草场,2000亩

                夏季草场,6000亩

                冬季草场,4000亩

草原退化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锡林郭勒农业综合开发办1997年立项,在西乌旗兰淖尔苏木海流图嘎查1.2万亩草场上进行了划区轮牧试验,以积累经验。

基础设施,建设了标准化棚圈565平方米,药浴池、青贮窑、贮草圈、住房、机井、水塔、饮水管道。

草地建设:      轮牧区:9300亩(310亩X 30)

                人工草地:1140亩

                高产饲料地:60亩

                备荒区:1000亩

                生活区:500亩

                合计: 12000亩

畜群规模:2400羊单位,(1999年牧业年度)。

轮牧方式:青草期,放牧1000只羊群,每个小区放牧1-2天, 18-20天为一个周期。据锡盟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包满那介绍,这个试点经过四年实施,草场生产能力提高30%,草群盖度提高15—30%。绵羊繁殖率提高了30%,保畜率提高了2%。纯粹厂载畜能力由每个羊单位15亩达到5木。与此同时,在东乌旗、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市、白旗、黄旗在12万亩草场上,有23个家庭牧场正在试验划区轮牧。

 

二、草原畜牧业的前程是自然畜牧业

  长期以来,在相当多的干部和学者心目中认为游牧业是原始的、落后的、低级的。因而在游牧业的明天的设计思想上大体上有两种思想表现:一是小农意识,主张把草场开辟农田,变畜群放牧为圈养,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崇洋思想,认为像发达国家那样把牲畜工厂化养殖,可以大大提高利润率。

  的确,发达国家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工厂化、自动化养殖,实现了畜牧业现代化,获取大笔利润。可是欧洲畜牧业模式,忽视了畜牧业是社会发展与自然演化规律性的辨证统一,忽视了人类社会进化必须与自然界进化同步的历史使命,单纯追求生产率的结果降低了农畜产品的食品安全,单纯追求利润的结果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疯牛病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文明史上有关农业发展观念的重新审视,评价。随着人们对欧洲现代化畜牧业模式的彻底否定和扬弃,自然畜牧业出现在欧洲人面前。

  自然畜牧业脱胎于游牧业,而高于游牧业。自然畜牧业基本要求是畜种自然化、饲料自然化、饲养方式自然化。目前欧洲各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强制推行现行畜牧业向自然畜牧业过渡。并且建立机构、自定标准、注册商标、占据市场。

  现在,在内蒙古就出现了这样的奇异现象:在发达国家受厌恶而被淘汰了的舍饲、工场化养殖、自动化养殖的畜牧业模式,一些人还在大叫大嚷地引诱人们去学习追求。欧洲人吃了亏,提出要畜牧业回到自然,而我们的一些人非要把放牧畜牧业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把畜群推进魔窟。欧洲人在畜牧业问题上绕了100多年的历史大圈子,发现走错了路,又转回来了。而我们为什么非要跟着洋人后面去绕圈子呢?因此,小农主张不可取,西洋错路更是歧途。草原放牧畜牧业的前程是后现代的自然畜牧业。

  目前,脆弱的草原不堪人口重负,小农生产方式破坏了轮牧传统,使草原加速退化。如果再以小农生产方式治理草原退化,只能是以酒治醉、以油救火。

  从草原牧区现状分析,只要为草原减负,牲畜少养精养,恢复草原植被不太困难。牧区有天然草原,有适宜放牧的自然畜种,有轮牧传统的游牧民族,有与自然和谐的蒙古文化,走自然畜牧业道路,是内蒙古牧区最捷径、速度最快、效益最佳的现代化道路。

 

三、几点建议

  根据调查,提出如下建议:

1、草原退化沙化最严重的地方是牧区的耕地、饲料地及经营饲料地的居民点、苏木所在地周围草场。我们认为应关闭阴山北麓牧区危害生态环境严重的耕地、饲料地,改播多年生牧草,变成人工草场或打草场。而在半农半牧区重建自然覆被的同时,大面积种草,把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变成草、粮、经种植结构,以草产业带动圈养舍饲畜牧业,建立农牧结合的产业带,从根本上调整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为牧区过剩的机械增长人口转移创造条件。而牧区,以天然草场上畜群轮牧为主,并打草贮草购草备荒。

2、牧区,有草原使用权的牧民的畜群并不超载,而是干部、手工业者、下岗职工等人的畜群挤占牧民草场,而造成超载过牧。我们认为,干部不应该与牧民争利益,其畜群一律处理。手工业者、下岗职工也不应与牧民争草场。政府应为他们在城镇创造就业机会,迁出牧区。

3、四季轮牧是蒙古族牧民历史上创造的科学合理的放牧方式,有利于草地植被更新,有利于畜群健康、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要调查研究,让牧民参与出台轮牧法,对不合理和破坏草原生态行为进行约束。要调整草场产权形式,以适应四季轮牧(包括划区轮牧)。

4、草原植被第一位的制约因素是降水。地球温室效应将导致北半球干旱。因此,人工降雨是比打饲料地还重要的草原建设。建议从自治区到旗县,加大投入,建立人工降雨队伍、机构、设施、制度,从牧区到农村普遍开展人工增雨。

5、加强草原科技队伍建设。应加大投资,改善设备,提高水平,加快发展草原科技队伍。该队伍包括科研院所到旗县的草原站,应承担天然草场、围栏草场、饲料地、打草场植被变化观测、记录、预警预报提供准确信息,为决策服务。

6、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牧民自己管理的合作经济组织。由合作经济组织面对市场风险。出台合作组织法,给合作经济组织以合法地位。要转变政府职能,主任和公仆地位不能颠倒。

7、牧区社会经济与草原生态、蒙古文化是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单纯追求经济目标,破坏生态;也不能单纯追求生态目标,削弱蒙古文化。牧区应以草原文化,发展旅游业,扩大开放。并参照德国生物大地BIOLAND)标准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轮牧自然畜牧业商品、品牌规范,注册自己的商标,并与国际接轨。

 

 

欢迎 来信